用微信扫一扫

0号课堂

最新活动

资讯前线

再见,霍金!终于,他可以站在上帝面前:宇宙需要你吗?

这位写下史上最伟大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

He had completed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a layman's guide to cosmology.

It sold more than 10 million copies, although its author was aware that it was dubbed "the most popular book never read". 

这位写下史上最伟大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有人曾说,伟大的人降世总是携手而来。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那天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霍金逝世于2018年3月14日,这天是爱因斯坦诞辰139年。

1

霍金与中国的渊源

2016年4月12日,霍金在中国开通微博,一天之内涨粉200万,两天时间粉丝突破300万,截至目前,霍金新浪微博账号的粉丝达465万。

霍金每次来华,都会在中国掀起一股“霍金热”。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就是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2009年,霍金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1985年,霍金第一次来华。据他回忆,当时坐火车的经验让他对中国大陆的雄伟留下深刻印象。

首次访华,当年43岁的霍金首站就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他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

离开合肥后,霍金前往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演讲后,还登顶长城,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

此后,霍金与中国就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2002年8月,霍金再次访华。此次来华,曾因肺炎而动了穿气管手术的他,无法用自己的声音阐述宇宙的奥秘,当时只能依靠轮椅上的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在杭州,他参加了一个名为“弦理论”的会议,并进行了一场公众演讲,分享了《果壳中的宇宙》里描述的“膜的新奇世界”。

时隔17年之后,霍金再次登上长城。到达山顶后,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面对长城独处了许久。

2006年6月,霍金第三次来中国。先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宇宙的起源”的公开讲座,随后前往北京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还去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园林天坛,在皇帝祭天的圜丘上环绕一周,感受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

2

持AI威胁论的科学家

霍金生前曾对未来科学趋势做过很多预测,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大预言:

2032年地球进入冰河时代,全球变冷。

2060年人类必须离开地球。

2100年人类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

2215年地球将面临毁灭。

2600年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五大预言”之外,霍金对人工智能的预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和埃隆·马斯克一样,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也是“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主张者。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若不能安全有效地利用将可能演变成人类的灾难。

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霍金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

​2017年4月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霍金与李开复、傅盛、胡海泉等人隔空对话,并发表了《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霍金重申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最好的事情,要么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他认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发展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

霍金表达完对人工智能的担心后,也表示人工智能的成功同样也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他称:「当人类的头脑被人工智能放大以后,也许在这种新技术革命的辅助下可以解决一些工业化对自然界造成的损害。关乎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即将被改变。」

近几年来,霍金一直不遗余力地警示世人:AI对于人类具有毁灭性的危害,“人工智能已经慢慢不受人类控制,以此发展下去,人类必将成为弱势群体,而未来新科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便可能具备这种优势,它们可能会通过核战争或生物战争摧毁我们。”

3

生命不息,科学不止

他仅仅能够活动三根手指,他曾被医生断言智能存活两年。但身患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却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在霍金办公室墙上,贴有这样一段话:

不管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

要永葆好奇

永远前进

曾有人问霍金,你的身体状况对科学研究是帮助还是限制,你对死亡的恐惧又是什么?

霍金回答说,他很幸运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工作,这是少数几个不会受限于身体状况的领域之一。

过去这么多年,他一直都在英年早逝的预期中生活着。他不怕死,但也还不急着死,在死之前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霍金特别喜欢《哈姆雷特》里的一句话: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

关于霍金的故事,不仅拍摄了电影《万物理论》,讲述了霍金与前妻之间的爱情故事,霍金本人还参与美剧的拍摄。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

“无论生命让你面对多大困难,不让自己怨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不能嘲笑自己和人生,那你就是失去希望。”

霍金的一生,他的伟大,不仅是他对宇宙物理的探寻,更在于他的勇气和坚持,对生命的热爱,鼓舞了全世界,还有他曾经鼓舞了多少少年,走进物理学的殿堂。

生于凡尘,归于星空。

霍金在《时间简史》最后的结论里写了个故事:有一次爱因斯坦问道:“在建造宇宙时上帝有多少选择性?”

如果无边界假设是正确的,上帝就根本没有选择初始条件的自由。当然,上帝仍有选择宇宙所服从的定律的自由。然而,也许实在并没有那么多选择性;很可能只有一个或数目很少的完备的统一理论。然后,那也只不过是一组规则和方程而已,是什么赋予这些方程以活力去制造一个宇宙呢?一直以来,大部分科学家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致于没工夫过问为什么。

——所以,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这位不世的奇才终于可以站在上帝的面前,这次,他有大把的功夫去问。

---END---

*本文来源善缘街0号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热文